从南昌到南京,大革命从胜利到失败
今天我们再讲大革命时期。吴佩孚在湖南湖北,孙传芳在江浙沪,北面则是张作霖。
国民党二大后,挥师北伐。国民革命军第一期作战计划是出师湖南、湖北,消灭吴佩孚。在两湖取胜后,再向长江中下游发展,消灭孙传芳。尔后视机向长江以北发展,消灭张作霖。
以四、七、八这三个军担任湖南战场的正面主攻。以二、三军为右翼,策应正面,监视江西的敌人。以六军和一军的一、二两师为总预备队。
这是一个费尽心机的安排。
八军是唐生智军,他本来就在湖南和吴佩孚大战,所以自然是主攻。
张发奎的第四军,和李宗仁的第七军,与第八军同属保定系,关系较好,且兵力较强,共同担任主攻,易于协同。
而二、 六军因过去的谭延闿、赵恒惕战争时的旧怨未解,不宜协同,所以安排做策应。
蒋介石的嫡系,一军的两个师配置为预备队,自然是保存实力待机行事的动机了。
1、战江西
在北伐军的四、七、八军汀泗桥、贺胜桥大破吴佩孚主力,兵临武汉之时,战局发生了变化。
占据闽、浙、赣、苏、皖五省的孙传芳,改变了坐山观虎斗的方针,调兵遣将,以10万大军入赣。
孙传芳的入局严重影响了湖南湖北战局,甚至威胁到了后方广东根据地的安危。
江西乃吴头楚尾、粤户闽庭,战略地位重要,孙传芳大军突入江西是一箭双雕,既打退北伐军,又赶走吴佩孚,可收渔人之利。
因此,北伐军第二期作战就是以江西为主攻战场,以消灭孙传芳为主要目的。
北伐军的兵力部署是:
· 第三军和第二军四、六两个师自醴陵、茶陵、攸县进攻赣西;
· 第六军和第一军一师向赣西北进攻;
· 新收编的赖世璜部与南雄、汝城的第二军五师、第五军46团进攻赣南,牵制敌人。
肖劲光当时是谭延闿第二军第六师的党代表,中将军衔。谭延闿是广东国民政府的主席,那时还属于国民党左派,他的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便建立了党代表和政治工作制度。
二军党代表是李富春。下面四、五、六三个师党代表分别是李六如、方维夏、肖劲光。
李六如,后来成了共和国检察工作的奠基人。
方维夏,在红军长征后,跟项英陈毅他们留守打游击而壮烈牺牲。
肖劲光是开国大将不消说了。
有意思的是,肖劲光在六师的搭档叫戴岳。戴岳师长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拥护联俄联共的,和肖劲光合作得很好。只是宁汉合流后,戴岳选择了跟随蒋介石。就这样一直到全国解放,肖劲光才在长沙又见到了没有去台湾的戴岳。
20多年的沧桑,戴岳再一次面对肖劲光时,唯有感慨万千了。
1926年9月6日,总攻击开始,肖劲光的六师负责进攻萍乡。萍乡有敌唐福山、 张风岐部六七千人。然而,由于北伐军声势逼人,锐不可当,敌人胆战心虚,望风披靡,稍有接触,敌军即相率而逃。二军六师当日就进占了萍乡。萍乡人民欢迎北伐军的情景之热烈,令20多岁的肖劲光终生难忘。
人民为什么欢迎北伐军?
因为部队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时,全体官兵都加入了国民党,叫做以俄为师,实行军队党化。部队各级都设有国民党党部和党小组,党部有执行委员,党小组有正副组长,强调注意党的工作。
实际上,这恰恰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做公开政治工作的组织形式。
每天早上,队前要背诵总理遗嘱,三日举行一次党小组会议,每周举行一次的总理纪念周。开周会时主要官长要进行讲演,反复宣传三民主义,以孙中山总理的遗嘱号召全体官兵勇敢战斗。出师以来,部队还特别强调遵守纪律。
因此,出师以来,北伐军每天都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积极的支持。人民相望于道,箪食壶浆以迎,送信带路,倾力相助。
随后,肖劲光所在的二军六师和三军,在江西新余打败了前来阻击的北洋军阀的江西都督邓如琢部后,一路所向披靡,连克11个县。
南昌近在眼前了。
2、三打南昌
当肖劲光他们到达南昌城下时,得到了二军军部的通报,第六军和第一军一师已经袭击过南昌了,由于孙传芳增兵反扑,北伐军袭击南昌的部队势单力薄,致使南昌城得而复失。
这是一打南昌。败了。
此刻二军五师还在赣南攻打吉安,六师与四师在攻打樟树。樟树攻下后,江西都督邓如琢退居南昌城,通电辞职。谭延闿二军各师遂向南昌进发,追击残敌。
这时,蒋介石也赶到前线,部署第二次攻打南昌。
南昌之战是整个江西战场上最关键的一仗。胜败关系全局。孙传芳败,则不但不能保江西,江浙也要动摇;北伐军败,则湖南、湖北、广东都危险。
因而从一开始,双方都拿出主力,摆开了决战的架势。
第二次攻打南昌的部署是:
· 三、六、七军及一军一师攻占南浔路敌各据点,切断南浔路,阻挡北来援军;
· 二军五、六两师和一军二师攻打南昌城;
· 二军四师为预备队,警戒抚州方面之敌。
1926年10月10日,发布命令:一军二师攻北边得胜门;二军五师攻东边永会、朝阳门;肖劲光六师在西南以主力进攻进贤门,另以17团绕攻惠民门。
1926年10月12日拂晓,各部同时发起进攻。各团挑选了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组成的奋勇队,冒着枪林弹雨架梯登城。但由于敌人火力过猛,几次爬城均没有成功。
这时,由于北边敌卢香亭部打通了南浔路,援兵源源开到。南边抚州之敌刘宝题、陈修爵部也蠢蠢欲动。北伐军屯兵城下,背水作战很不利,总司令部决定撤围南昌。
这是二打南昌。还是败了。
短期休整后,开始三打南昌。这一次把决战地点选在了城外,南浔路决战。
二军以五、六两个师协同赖士璜部所编的十四军攻击抚州,切断南昌、抚州之间的联络,以二军六师渡赣江,经松溪、万寿宫,参加南浔路总攻击。
十四军的实际指挥官是副军长兼党代表熊式辉。熊式辉是坚决反共的,后来四·一二政变,熊式辉部就是蒋介石的别动队。
肖劲光六师的任务是增援三军攻击牛行车站。战斗打得异常激烈,敌郑俊彦部拼死向北伐军阵地反扑,几乎将肖劲光他们包围。
肖劲光和戴岳师长、苏联顾问米柳史切维奇均在前线,经过一周的浴血奋战,才占领了牛行车站。
这时,南浔路已被友军层层截断。南昌敌人见败局无法挽回,便于夜睌偷渡赣江,向东北方向逃窜。
六师奉命为先遣追击队,渡江跟踪追击。部队在鄱阳湖畔的河道港叉之间昼夜兼程,终于在涂槎追上了逃敌。
没想到结果却让白崇禧发了大财。
这股逃敌本来是六师追的,却因为没有及时缴械。结果郑俊彦、张风岐所部共两万余人及其枪械,全部被白崇禧缴了去。
肖劲光气死了。
经过一个月的艰苦奋战,1926年11月8日,蒋介石的北伐军终于攻破了南昌城。
此时,自北伐以来,谭延闿的二军已经伤亡2000余人了。
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3、打南京
1926年10月10日,北伐军攻下武昌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就力主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蒋介石显然不愿意去全是共产党的武汉,但是尊严来自战功,蒋介石战功没法跟四军比较,找不到理由不去武汉。
一个月后,蒋介石这边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攻克了南昌,这下腰杆子硬了。为了把持国民政府,蒋介石无论如何也要迁都南昌。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吧。
1927年初,北伐军分东、中、西三路向长江下游进击,以夺取南京、上海为目的。
· 四、八军为西路军,集结于湖北孝感、黄陂,监视河南张作霖的部队;
· 二、六、七军为中路,沿长江进入安徽东下;
· 一军为东路,由福建入浙江北上;
· 三军为总预备队,留在江西。
张发奎和唐生智的四、八军与蒋介石间隙较深,势力又够大,足以与蒋介石分庭抗礼。所以蒋介石不带他们俩玩。
蒋介石转而拉拢二、三、六、七军,和七军李宗仁拜把兄弟,让三军朱培德镇守江西。
而二、六两军因为与唐生智八军有旧怨,蒋介石也乘机拉拢,让他们担任长江下游战场的主攻。
蒋介石这番部署,相当于把张发奎和唐生智丢在了西边,自己和李宗仁他们去瓜分南京、上海了。
搁置争议的同时,把四、八军也搁置了。
北伐军中路军以李宗仁七军为江左军,二、六军为江右军,与孙传芳在南京外围展开了激战。
这时,直鲁军张宗昌部应孙传芳的要求南下渡江增援。
敌我相持,战争成胶着状态。
肖劲光的二军六师此时跟在东路军里面,从福建往上打浙江。参与拿下杭州后,孙传芳的势力仅剩沪宁一隅了。
肖劲光六师作为生力军,转战南京,六师从皖南经宣城、高淳、溧水向南京冒雨奔袭。
1927年3月19日,六师赶到秣陵关。军党代表李富春亲自赶到迎接,说:第六师赶到,南京指日可下。
第二天,肖劲光与戴岳师长一起到第一线视察敌情。发现敌人一线城垣阵地极为险要,决定集中全部兵力出其不意袭击牛首山东敌人阵地。六师突破牛首山以后,又绕敌侧背,前后夹击,迫敌退至了二线。接着,六师乘胜追击,攻克了雨花台。
1927年3月24日晚,二军、六军先后入城,南京城被攻下。肖劲光的六师负责南京卫戍。
一两天后,肖劲光、戴岳师长接到下关那边通知,蒋介石总司令的坐舰到了下关。肖劲光、戴岳师长一面向二军军部报告,一面动身赶至下关。
船不大,是一艘炮艇,人也不多。肖劲光既不知蒋介石从哪里来,也不知要到哪儿去,只是感到总司令来得突然。
肖劲光、戴岳师长上艇坐了一会,蒋介石询问了几句南京市的情况,二人做了回答。
肖劲光请蒋介石上岸,蒋介石说有事要去上海,马上就走,不上岸了,让肖劲光、戴岳师长转告军领导。等副军长鲁涤平等来到江边的时候,蒋介石的炮艇已经离开码头走了。
蒋介石的这一举动,令二军将领们心里都很不快。因为二军不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对蒋介石的个人野心,鲁涤平他们都早有看法,这次路过南京而不上岸,更加深了这种隔阂,
二军的军、师领导中早就有蒋介石对我们二、六军不放心的说法。
后来肖劲光才知道,蒋介石急匆匆去上海,是为了勾结帝国主义搞反革命政变的。
4、南京的忧伤
二军还在南京的时候,副军长鲁涤平在莫愁湖请大家吃饭。六师肖劲光和戴岳师长、朱耀华副师长都去了,其他两个师的领导如张辉瓒等也去了。
席间商谈了如何反蒋独裁的问题。程潜、鲁涤平的决心都不是很坚决,各有自己的一些打算。
戴岳师长向鲁涤平建议与六军一起固守南京,与武汉方面联合讨蒋,但被以程潜赴武汉,这里无人主持为辞拒绝了。
至少在北伐时期,戴岳对得起中国共产党。
蒋介石到上海后,首先委派白崇禧掌握了江浙两省军事。
蒋介石认为南京的二、六军不是自己的左肱右股,将成为他的一大障碍。于是反拉为打,蒋介石先命令二军渡江追敌,名义上是继续北伐,实际上是调虎离山,借直鲁军之手消灭二军。
接着,蒋介石派其嫡系何应钦第一军的薛岳师进驻了南京,把六军缴了械,在六军内进行清党。
一番操作下来,蒋介石把二、六军彻底挤出了南京。
二军离开南京北上后, 在津浦线与直鲁军展开了激战,前锋都打到了蚌埠,但二军孤立无援,形势险恶。
鲁涤平、李富春在前线召集师以上干部会议,我党同志坚快主张讨伐蒋介石。
鲁涤平等也出于对蒋介石排除异己的愤恨,以及武汉方面的老上司谭延闿的召唤,一致通过移师西行,与武汉政府联合讨蒋的主张。
到安徽宿松后,六师奉武汉政府命驻守于此,六师在这里召开了讨蒋大会。
二军军部在黄梅还举行了第二军北伐阵亡将士追悼大会。
中共中央赠送了挽联:
二军之功名已把吴、孙打倒了;
吾辈之责任果能擒拿蒋、张么?
不久,二军奉命开往武汉,担任武昌卫成任务。这时武汉的形势已经比较复杂。汪精卫表面上是左派,而在暗地里与蒋介石勾结,准备反共。
军队中也比较复杂了。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湖南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斗争土豪劣绅的消息不断传来。
可是,二军中的军官不少是湖南的地主豪绅子弟,家里来人来信均很大地影响着军队。二军军官们对农民运动开始反感。
肖劲光他们宣传打倒土豪劣绅,军官们也很反感。
这就是细节啊,成功和失败很多时候就在于这样的细节。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叛变,宁汉合流,国共合作到此破裂。
之后,中共党员奉党的命令陆续撤离了部队。撤离时是由党秘密通知分期分批走的。军里的李富春、黄鳌走得早。然后是师里的肖劲光他们,接到通知去汉口。
肖劲光本人开始是准备去参加南昌起义的,后来被党改派第二次出国,到列宁格勒军政大学学习军事去了。
解放后,肖劲光和戴岳师长再次相遇,戴岳回忆,留在六师的共产党员到湖南长沙后遭到何键的清乡督办署的疯狂迫害。如第18团连长雷鸣皋被逮捕枪杀、团副戴文被判处徒刑三年零六个月、第17团营指导员戴世荣被迫躲避到邵阳,不久也死了。
